首页 - 历史故事 - 新纳哲男从中医学角度解读量子医疗及其疗效

新纳哲男从中医学角度解读量子医疗及其疗效

2024-10-10 0
我们真正需要的,应该是同时针对粒子性(脏器和组织等)与波动性(精神与压力、邪)双管齐下的治疗。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利用量子波的量子医疗,将改变今后的医疗。

(作者:新纳哲男,日本量子财团医学博士)

疾病是什么?

归根结底,我们平时说的“疾病”究竟是指什么呢?根据医书上的记载,“疾病”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生物无法保持正常状态,体内维持生命的机能遭到损害的现象。现代医学通常以我们公认的知识与概念为基础,为身体出现的各种症状找出发生异变的组织,并赋予病名,再对发病原因进行治疗。这里说的“公认的知识与概念”,是指针对同样的症状施行同样的治疗,默认每个人的身体构造都是一样的,不因年龄、人种、性别、体型等做任何区分。由于这种做法简单便于操作,被大家所接受,具有很高的普遍性。但是与此相对的东洋医学却不是这么认为的。除了体内病变组织以外,东洋医学认为肉眼看不见的精神状态的变化、压力(炎热、寒冷、疲劳等)也是引起疾病的成因之一。所以在治疗的时候,不仅要祛除病灶,还要考虑到整体的平衡,以及患者本人的特性(年龄、人种、性别、体型等)来选用最合适的治疗方法。

东洋医学的有效性和现代医学的极限

东洋医学,狭义上包括中国医学(汉方、针灸、、养生法等),广义上包括亚洲圈(土耳其以东)的三大传统医学。这三大传统医学是指:(1)中国医学(2)印度阿育吠陀医学(3)希腊阿拉伯阿由路医学阿育(原指生命与寿命)吠陀(原指科学与知识)是一门起源于印度斯里兰卡迄今拥有5000年以上历史的世界最古老的传统医学。它将构成身体的能量称为“多刹”,当多刹的平衡遭到破坏时,人就会生病。它利用一种被称为阿比扬加(abhyanga)的疗法,通过全身精油溶解多余的多刹,来达到治疗的目的。阿由路(阿拉伯语原指希腊)医学,前身为古代希腊医学,生理病态学继承了希波克拉底的四体液理论和四元素理论。它认为,人们之所以会生病的根源在于生活习惯与生活环境的变化,重视自然痊愈力,擅用天然药材(石榴和甘草等等)来帮助患者恢复其自身的抵抗力。以上这些疗法都是以提高人类自身的痊愈能力(自然自愈力)为目的,重视身体与心灵平衡的治疗方法。关于东洋医学的有效性,在今年来各种医学论文包括包括《论麻黄汤对于治疗流感的有效性(J Infect Chemother 2012 Aug)等,以及为数众多的著名杂志中都有相关文章的刊登,人们逐渐了解其运作原理,其疗效也被证明是真实有效的。那么为什么当今社会,人们会不满足于现状,将目光转向现代医学以外的那些治疗方法呢?那是因为凭借现代医学无法根治的疾病越来越多了。比如,老人常发的肺炎伴随体力低下与吞咽困难、脊椎狭窄症及腰椎压迫性骨折导致的疼痛与麻木、脑梗后的麻痹、各种压力引起的精神疾病与难治性眩晕等等。以上无论哪一种,仅靠现代医疗手段(服药或手术)除去疾病原因(即组织异常)是难以得到根治的。必须依靠提高人类自身的自然痊愈能力(自然自愈力),将引起疾病的病根(中医将之称为“邪”)连根拔起。

从中医学(汉方)角度谈论疾病与病因

我想就东洋医学之一的汉方(特别是中医学)的角度来谈谈对于疾病的思考。中医学理论中有一种叫做“邪正相争论”的理论来解释各种疾病的形成。它认为,疾病的发生与正气(本人的状态)与病邪(病因)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与此相对的现代医学完全无视正气(本人的状态)因素,只考虑如何去除病邪(病因)来进行表面化的治疗。而汉方将疾病中“正气”与“病邪”的关系归纳为以下的4大类,每种状态发病的起因与病程都各不相同。

(1)本人比较健康,疾病比较弱小:无明显发病迹象或发病后比较容易恢复例:感冒时咳嗽流鼻涕。(2)本人比较健康,疾病比较强大:发病症状很明显,精神状态会从一个良好的状态一下子陷入萎靡。例:流感高热。(3)本力欠佳,疾病比较强大:症状爆发迅速且易致死比如:高龄老人的流感(4)本力欠佳,疾病比较弱小:例:深在性真菌感染症(MRSA、绿脓菌、疱疹)

汉方疗法中,如果碰到(1)和(2)这样的情况,那么治疗会偏重于去除病邪。如果是类似于(4)这种病例,则会以补足正气为重点,而(3)的话会结合补正气和除病邪2种手法进行治疗。

如上这种正气(本人的状态)和病邪(病因)之间互相关联的理论在约1000年前宋朝(主要是北宋时期)“相火论”问世后又向前迈了一大步。相火论指出,当处于健康状态下时,位于“心”的君火会对位于“肾”的相火起到控制的作用。但是当由于某些原因(即“邪”)导致相火失控,便会在身体上以疾病的形式表现出来。

自此,中医学的治疗中心全面转移到了“如何控制相火(热)”这件事情上面。这和现代医疗中,着重于去除相火(病因)的思考方式相似。之后,相火论又于迄今约500年前的明朝张景岳提出的“命门相火说”相结合。命门相火说主张不考虑君火,而是将相火作为掌控根本生命力的命门(肾)之火定为主要解决对象。以修复引起相火失控暴走的原因――“肾之阴”,来代替原来的“去除相火”这一手法。为了预防相火的失控,这种治疗手法又被称为“滋阴降下法”,也就是说,依靠提高患者自身修复力,而非依靠祛除病因。这个理论奠定了现代中医学的基本主张。

引起疾病的根源是邪气

前文基本叙述了通过投药或手术等手段,以祛除形成疾病的原因(组织异常)为主要治疗思路的现代医疗,与“祛除病灶的同时结合提高自身免疫力进行治疗”的东洋医学的基本概念的虽有差异。但两者都只是针对人身体上已经出现的反应(病状或组织异常)进行治疗(针对疗法)。这是因为“治病”的意义在于解决引起疾病的根本原因(中医学中将此称为“邪”)。我们将引起相火失控的原因统称为“邪”。尤其是那些从外部入侵的中医学中称为“外邪(六淫外邪)”中,寒、热、湿、燥无法单独对身体产生影响,必须与“风”一起进入体内,从而引起疾病。也就是说,光有炎热或寒冷是不会引起疾病的,必须结合肉眼看不见的压力(邪)之后,人才会生病。比如,感冒后畏寒发烧。这是因为,“寒”伴随着邪气一同入侵因压力(风)而虚弱的(风寒邪),破坏保护身体的卫气(“气”的一种),对肾里的相火产生影响后,相火失控,疾病(发烧)随之而来。

“感冒”,自古至今出现过很多种别称。古代有人认为这和天神发怒、人为诅咒、附身(魔王、蛇、生灵等)等有关,近年来,现代医学逐渐证明了感冒与压力(工作、人际关系、环境等)和心理变化(感情、精神状态等)以及本人的身体状况密不可分,对会产生多方面的影响。

“气”也是量子波的一种

“邪”在内会产生各种影响,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对“气”的影响。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过类似于这样的经验。感冒明明已经治好了,但是不知为什么还是感到全身无力,全身发冷。去医院检查了一圈却查不出个异常来。碰到这种情况,医生也只会告诉你那些不舒服只是你的心理作用,多休息休息再注意饮食就行了。但是中医学中,将这种症状归结为由于邪的入侵过度消耗了身体里的“气”引发气虚或者气滞所导致的。那么,我们说的“气”究竟是指什么呢?中医学认为,“气”就是支撑体内所有机能正常运转的一种能量。是区分活着(即能活动、能呼吸、有脉搏、有体温)还是死亡的重要指征。“气”共有5种生理机能,分别是以下5个大类:(1)推动作用:控制体内组织的活动(血液、手脚等)(2)固摄作用:使体内组织停留在固定的位置(如果这方面的气不足就会引起子宫脱垂、直肠脱垂等)(3)防御作用:与引起疾病的因子战斗并保护身体(4)温养作用:给身体供热并实现组织的各种生命活动(5)气化作用:控制代谢,生产制造需要的各种物质。

气的种类:卫气:与外邪战斗,保护身体。营气:为组织输送营养。营气+津液=血液精气(元气):生命力的源泉阳(火):热能量神:统一意识与身体

“气”在体内流动的路径统称为“经络”,“气”进出的部分称为“经穴”(穴位)。经脉与五脏六腑(五脏包括心、肺、脾、肝、肾,六腑包括胃、小肠、大肠、胆囊、膀胱、三焦)加上心脏)有着密切关系。中医认为,当我们按压经穴(穴位)会感到酸胀是因为刺激到了气流的走向。反之,我们之所以会在人群中感到疲惫,是因为压力(空间以及人们各自的思绪)形成“邪”扰乱了气流,从而导致“气虚”、“气滞”等异常。那如果从量子力学的角度出发的话,“气”又是怎么样的一个存在呢?首先,量子力学理论告诉我们,所有量子波都兼具粒子性和波动性。粒子性是指物质性质,波动性代表状态的性质。粒子性拥有使物质发生变性的作用,而波动性则给物质提供能量,通过产生共振现象使物质活性化或具有发热的效果。假设把这一特点置换到“气”这个概念上,“气功术”是将实体化后的“气”作为攻击对方的武器(粒子性),而掌心发功则是利用“气”产生的共鸣对患部进行治疗(波动性)。也就是说,“气”也同时兼具波动性和粒子性两种特征,也可以归为量子波的一种。此外,在量子物理学的世界里,所有东西都是双重构造,即三次元世界的物质体和多次元世界的意识体。这个概念放在“”,“肉身”就是三次元世界的物质体,而“气”则相当于多次元世界的意识体。以下,我想再进一步谈论一下关于多次元世界意识体的概念。一般而言,物质与植物只有以太体,动物拥有以太体和星云体。但学者们认为,人类在以太体和星云体的基础上,还拥有生命体(灵体)。这种区别从“气”的种类这一角度来看,生命体(灵体)相当于“神”,星云体则相当于”阳“与”卫气“。而以太体,则相当于“元气(精)”。

除邪整气的量子医疗

我们所谓“除病根(邪)疗法”究竟是指什么呢? 那就是以量子波为工具的量子医疗。 我们知道,所有人类都是由三次元世界“物质体”和多次元世界“意识体”这两种形态构成的,而疾病,追根溯源其实就是遭到“邪气”侵入的意识体对物质体产生影响的结果。比如,压力(邪)引起情绪低落(对意识体的影响),从而抑制了大脑内的神经传递物质(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对物质体的作用),结果导致抑郁症的发病。 现代医学主要是对反映在物质体上的结果(症状或组织异常)进行投药或手术疗法。东洋医学的针灸通过对经穴(穴位)的刺激改善“气”的流动。汉方利用理气药(香酥散、半夏厚补汤、四逆散等)以及补气药(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等)来进行治疗。 但是,这些治疗手段都只是针对物质体进行的(对症疗法),而非针对意识体进行的直接治疗。这是因为意识体具有波动性质,如果要进行直接治疗,前提是必须通过同样具有波动性的工具来产生干涉和共鸣。 而量子医学,就是利用同时具有粒子性和波动性双重性质的量子波进行的。 量子医疗原本是将比原子更小的“基本粒子”作用于进行治疗的一种医疗手法,在现代医学中也有实际应用。比如,伽玛刀、中子疗法、x光拍片等就是利用了量子的粒子性特点的发明,而利用其波动性的发明,较具代表性的有MRI疗法、气功、低频治疗器等等。另外,最近备受瞩目的太赫兹波也是电磁波的一种,产生原子・分子级别的振动。它其实是一种量子波的集合体,拥有抑制癌症的效果。量子医疗中通过量子波的作用,其波动性产生的共鸣现象可以用于改善“气”流和驱邪。不仅如此,其粒子性还可以帮助修复组织变性(防止细胞凋零并促进再生,同时修复基因异常)。刺激经络或经穴还能产生其他的各种治疗效果。

量子波的可能及对新医疗的展望

是由众多组织构成的。细胞构成组织,蛋白质、脂肪、水分构成细胞,为数众多的分子和原子构成了细胞。原子中包含阳子和中子形成的核,其周围被电子包围。比阳子和中子更小级别的物质被称为“量子”。 反过来讲,也可以理解为是量子的集合体构成了人类。那么,也应该拥有量子的性质,即粒子性和波动性这双重性质。事实上,通过脑波和心电图的测定,可以观察到组织的波动性。 所有的疾病都是由“邪”(肉眼看不见的波动:压力或邪灵附体)引起的。当“气”被扰乱,就会出现异常。但真正的病因并非肉体组织的异常或病状,根源应该在于“邪”。 所以只有除去了“邪”,才能从真正的意义上达到治疗的目的。 当今,我们可以通过现代医学手法,在一定程度上治疗粒子性(肉体)的异常。但这些都只不过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表面功夫。我们真正需要的,应该是同时针对粒子性(脏器和组织等)与波动性(精神与压力、邪)双管齐下的治疗。
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利用量子波的量子医疗,将改变今后的医疗,开辟全新的治疗领域。

人学研究网·中华文明栏目编辑:紫天爵


标签: 河南历史名人安徽历史名人狮子座历史名人天秤座历史名人我国哪位历史名人也是足球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