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故事 - 墨子让爱的思想破土而出的第一人

墨子让爱的思想破土而出的第一人

2024-10-10 0
在战争频仍的时代,墨子目睹并亲身感受着战争带来的离乱痛苦,以一介布衣之身,满怀天真美好的愿望,企图借兼爱之说消弭战争的硝烟。


(作者:马作武,中山大学教授)

作为“农与工肆之人”的代表,墨子执着于破旧立新,建立一套符合小生产者、手工业者利益的新体制、新秩序。为此他自立门户,聚徒讲学,且热衷游说,不输儒者,故有“孔席不暖,墨突不黔”之说。墨子“有坚定的主义,有具体的主张”(顾颉刚《古史辨自序》),归纳起来有十项,或称“十论”。即“兼爱”“非攻”“天志”“明鬼”“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非命”。其中“兼爱”是核心,是其一切法律观的出发点和归宿,内里所涵摄的平等意识,值得挖掘和珍视。

墨子是“中国思想史上第一个使爱的思想破土而出的人”(〔德〕阿尔伯特·史怀哲《中国思想史》),他“背周道而用夏政”(《淮南子·要略》),其“兼爱”说首先是对无等级的氏族时代的缅怀与追思,是“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礼记·礼运》)这种大同理想的绝唱。墨子对当时社会的混乱痛心疾首,针对“当今之时,天下之害孰为大”这一问,他回答:“若大国之攻小国也,大家之乱小家也。强之劫弱,众之暴寡,诈之谋愚,贵之傲贱,此天下之害也。”(《兼爱下》)而造成这一切的根本原因是人与人之间“不相爱”和“自爱”:

今诸侯独知爱其国,不爱人之国,是以不惮举其国以攻人之国。今家主独知爱其家,而不爱人之家,是以不惮举其家以篡人之家。今人独知爱其身,不爱人之身,是以不惮举其身以贼人之身。……凡天下祸篡怨恨其所以起者,以不相爱生也,是以行者非之。既以非之,何以易之?子墨子言曰:“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兼爱中》)

在战争频仍的时代,墨子目睹并亲身感受着战争带来的离乱痛苦,以一介布衣之身,满怀天真美好的愿望,企图借兼爱之说消弭战争的硝烟。“视人国若其国,谁攻?”(《兼爱上》)大到一国,小到一家一身,唯有兼爱方能杜绝一切“祸篡怨恨”。这种天真背后,朴素的人道主义精神以及悲天悯人的救世之心跃然纸上,而隐含的平等观也呼之欲出,因为兼爱之说所包括的两方面内容,都沁润着平等意识。

其一,爱无等差。“‘兼,尽也。尽,莫不然也’。兼爱,谓尽人而爱之。”(伍非百《墨子大义述》)“兼相爱”要求一视同仁地爱所有的人,无分亲疏、贵贱与贫富,所谓“厚不外己,爱无厚薄”(《大取》),“爱人,待周爱人而后为爱人”(《小取》),“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兼爱中》)。无分彼此厚薄,将别人的国、家、身当作自己的国、家、身一样尊重和爱护。为什么要“兼爱”呢?墨子认为在“天志”之下,国与国、人与人都是平等的。《法仪》篇说得更明确:“今天下无大小国,皆天之邑也;人无幼长、贵贱,皆天之臣也。”“天”对每个人都平等以待,“兼而爱之,兼而利之”,从而保护每一个人,不准肆意“相恶相贱”,做到“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傲贱,诈不欺愚”(《兼爱中》)。可见,“墨翟所讲的兼爱含有反抗压迫和等级歧视的意义”(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

其二,兼以易别。墨子的“兼爱”与孔、孟的“仁者爱人”不同,后者以血缘关系为基础,以“亲亲”“尊尊”为原则,主张仁爱有等,“轻重厚薄”有别;前者以现实的物质功利为基础,以“爱无差等”为原则,主张“远施周遍”,不分亲疏厚薄。儒家的爱发自内在心理的“仁”,以伦理为本位;而墨家的爱源于外在互利的“义”,具有功利主义色彩。儒家的爱重“别”,“别”者区别也,注重远近、贵贱、亲疏、上下之别;而在墨子看来,“别”是祸乱之源。“别者,处大国则攻小国,处大家则乱小家,强劫弱,众暴寡,诈谋愚,贵傲贱。”(《天志中》)墨子的爱重“兼”,《说文》释“兼”:“并也,从又持秝。兼持二禾,秉持一禾。”并持二禾而不专持一禾,隐含互相平等、相互尊重的意味,这是一个涉及人的平等性问题的概念。墨子视爱人若己为兼,亏人自利为别,并据此作出了“兼士”与“别士”“兼君”与“别君”的区分,主张“以兼为正”“别非而兼是”,通过“兼以易别”(《兼爱下》),达到人格平等地位的最终实现。

朦胧的平等权意识,正是墨子思想中极有价值处。方授楚说:墨子“思想之特点安在?一言以蔽之,则平等是已”(《墨学源流》)。蒙文通说:“以极端平等之思想,摧破周秦阶级之,墨家之要义。”(《儒学五论》)刘师培说:“人君承天命以治国,则亦当爱民。其爱民也,亦当无所不用其爱。无所不用其爱,即平等也。故大小平等、强弱平等、智愚平等、贵贱平等,无复压制与受压制之等差,然后可以为法。”(《中国民约精义》)韦政通说:“在西方文化中,教的上帝代表博爱,因此有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信念。这个信念,启发了近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同样地,在以兼爱为基本伦理的墨者团体中,也产生了普遍性的法律观念。”他认为所谓的“墨者之法”就是墨家“有法律观念的证据”。“无等差的平等之爱,是现代社团伦理的基础。唯有在这样的伦理基础上,才容易接受现代意义的法律观念,也才容易发展出权利义务的观念。”(《先秦七大哲学家》)也许正因为如此,墨子历来倍受正统所排抑。司马谈指责墨家“教丧礼,必以此为万民之率。使天下法若此,则尊卑无别也”(《论六家要旨》)。班固批评墨家“因以非礼,推兼爱之意,而不知别亲疏”(《汉书·艺文志》)。荀子则说:“不知壹天下、建国家之权称,上功用,大俭约而僈差等,曾不足以容辨异、县君臣。”(《荀子·非十二子》)“僈”通曼,无也。“僈差等”,王念孙注:“即无差等。”杨倞释曰:“僈,轻也。轻僈差等,谓欲使君臣上下同劳苦也。”“上下同等,则其中不容分别而县隔君臣也。”荀子力倡等级差别,其责难恰恰反映出墨子思想价值之所在。

责编:紫天爵

标签: 姓刘的历史名人中国人过年吃年糕是为了纪念哪位白羊座历史名人天秤座历史名人处女座历史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