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名人 - 黄巢起义和安史之乱有关系吗

黄巢起义和安史之乱有关系吗

2024-10-10 0

安史之乱发生于唐朝755-763年,平原太守颜真卿成为了战争中的中流砥柱!那为何与一百年后的黄巢起义有关系呢?黄巢起义发生于唐朝878-884年,私盐贩子黄巢自河南濮阳响应王仙芝!那黄巢身为一个私盐贩子竟然有这么大的势力?

背景

此时,要从一百年前说起,安史之乱爆发,安禄山身为范阳、平卢、河东三地节度使,也就是东北派节度使,并同罗、奚、契丹、室韦诸族,起兵!一路南下,唐军望风而降,河北一域只有平原一城留存!

此时,平原太守颜真卿为了抵抗安禄山等叛军,开始筹措银饷充当军费。唐朝前期盐制为公私合营制,就是两种模式存在。一方面是政府经营,管理盐业生产;另一方面是私人经营。主要是为了保障政府和军队的食盐消费,社会发展稳定。到了天宝、至德年间,一斗盐仍然花费10文就可。

颜真卿为了抵御安禄山的叛军,开始想方设法的筹措军饷。其中的大头就是食盐!从这开始,唐朝的盐制开始发生了变化,而且影响深远……

榷(què)盐制

榷盐制的发明者就是颜真卿,指的是官府垄断食盐销售的一种模式。具体就是:官府从盐户低价收盐,然后高价卖出,从中赚取差价。这也就是盐业专卖制度的由来,政府负责统销统购。官府将盐户生产出来的盐低价收购起来,这叫统购;再高价卖给用户,这叫统销。

并且严厉禁止私盐,私自从事盐业生产和销售,治以重罪!盐业专卖:民产、官收、官运、官销。这种制度的产生,是基于当时安史之乱的形式。关中入不敷出,江淮的财税重地沦落,导致中央政府财政收入减少,为了维持繁重的中央禁军,应付军费开支,只能开源节流。

此时的食盐专卖制度,属于战时经济政策。但安史之乱过后,各地藩镇割据,江淮财税重地又不在中央统治之下,食盐专卖制度只能继续实行下去。

在榷盐制的实行下,唐朝后期盐价不断上涨,从天宝、至德年间的一斗10文,到一斗110文。在唐德宗贞元年间,斗盐300文,至长庆年间涨到了斗盐400文。

私盐崛起

榷盐制的出现,加大了唐朝下层人民的生活成本,数斗粮食才可换取一斗食盐。官盐价格过高,低价盐就有了生存土壤,于是私盐贩子开始兴起。由于盐价很高,从事私盐又有利可图,以低于官盐的价格售卖食盐,在暴利的滋润下,私盐集团的势力渐渐扩大。

黄巢世代都以贩卖私盐为主,家境富裕。所谓:穷文富武,正是在这样的条件下,黄巢有足够的财力来学习弓马拳脚,而又精于剑术。同时,黄巢又是一个读书人,只不过是一个落地的士子。

唐末,连年旱灾,加剧了社会阶级矛盾,底层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当中。王仙芝率先竖起反旗,黄巢仅随其后,举起起义的大旗。而这个王仙芝也是一个私盐贩子,和黄巢是一样的。

影响深远

私盐本就是社会上一种不稳定的因素,自黄巢起义后,乱世来临,私盐贩子在其中如鱼得水,迅速发展壮大起来。可以说,唐朝中期因榷盐而存在,唐朝末期又因榷盐而灭亡。但榷盐制的产生,标志着中国古代主流思想:重农抑商政策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谁也没有想到,颜真卿竟然与黄巢还有这么大的关系,一个制度竟然引发了一个朝堂的崩塌。所谓,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唐朝的灭亡不是一朝一夕发生的。制度出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但是在具体实行中用错了人。

唐朝后期,官吏贪污成风,榷盐制度不断地给输血,但官吏也在中饱私囊,造成的减少。财政减少,只能不断的提高食盐的价格,人民买盐的成本又在不断提高,生活更加的困苦。

这就给野心之辈提供了的土壤……

比如王仙芝、黄巢、王建、徐温、钟传等私盐贩子振臂一呼,天下皆反。王仙芝和黄巢起义虽然失败,但给予了唐王朝重重一击。之后,一些失败的私盐贩子聚啸山林,占山为王。王建在唐末五代时期,建立了前蜀。

可以说,黄巢起义,是来自一百年前的前辈颜真卿的神助攻啊!安史之乱竟然与黄巢起义还有这种关系,真的是想不到。

标签: 历史小故事鸿雁传书源于哪个历史故事含历史故事的成语儿童历史故事历史上用谋略取胜的故事